close
今周刊2025年4月16日借15萬實拿10.5萬,連本帶利還19萬...信用小白陷負債輪迴!租賃三雄納管《金保法》能終結高利放貸亂象?
- 融資租賃業務量高達7千多億規模,卻因監管力道不足逐漸失序
- 2023年,網路暴紅的動畫影片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,講述年輕人透過融資租賃公司推出的「先買後付」(BNPL)服務,無卡分期付款購車,最後無力償還、以債養債的悲歌。
- 同年底,逢甲大學也爆出近百名學生捲入無卡分期詐騙案,這類新興借貸模式,是由不肖業者與融資租賃公司簽約提供BNPL服務,慫恿消費者以無卡分期購買車輛、3C等產品,衍生諸多爭議亂象。
- 2023年一起簡易民事判決來看,阿豪(化名)以15萬元將機車賣給和融資租賃公司合作的小盧,再分36期、每期5千多元,共計18.9萬元向小盧買回機車,該分期付款債權則讓與融資租賃公司。這就是「假買賣真貸款」樣態,看似商品交易,實際上是借15萬、還18.9萬元的借貸行為。儘管換算下來,借貸年利率未超過《民法》的上限16%,但判決書揭露,阿豪借得的15萬元,事先被經手的中間公司扣除了一筆高達4.5萬元的「金融代辦服務費」,實際上只借到10.5萬元,若將此筆計入,年利率高達43.4%。
- 信用小白、無工作薪資證明或負債比過高的對象,因為無法向銀行貸款,可能透過融資租賃公司借貸,陷入負債輪迴。
負債輪迴-你以為還的是本金,其實每個月還錢_少少的本金+很多%的利息=一直都在償還當年借的負債
最近的網購支付多元,有時會出現「先買後付」項目,…這跟以前的「現金卡」不是一樣的套路。
大家跟銀行借錢如買房會仔細算銀行利率高低、每月得還多少,但使用這類新款借貸就沒在算利息錢之後得付多少,
這類支付方式,有點問題但問題的起點是消費者自己的無心或特意忽略償債細節。因為有許多信用小白在無力償還下_公開出來哭訴「無力償還、以債養債」。個人就起因的一開始,有人為了買機車、買貴的物品等而陷入這包了甜蜜的高利借貸。
慾望的洞讓人跳下深淵,以為是拿著繩索跳入坑~但卻是個長長久久的細繩,得花好長時間償還負債下離開深淵。
台灣第一張現金卡,英文名稱為「George&Mary」,台語諧音是「借錢免利」;由於申辦容易、廣告吸睛,當時引發辦卡熱潮,沒想到後來卻發生卡債風暴,很多人一開始借了20多萬,最後滾成100多萬,慘讓全台逾80萬人淪為卡奴。(文字引用自TVBS新聞網2022年3月10日
借錢免利?23年前「這張卡」人人搶辦 苦主揭慘痛後果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